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首页 >> 普法宣传 >>默认分类 >> 中纪委掀起粮食反腐风暴,严打靠粮吃粮“硕鼠”
详细内容

中纪委掀起粮食反腐风暴,严打靠粮吃粮“硕鼠”

  中纪委掀起粮食反腐风暴,严打靠粮吃粮“硕鼠”

央视总台俎本新报道


中法为民正义网图片1.png

据东方财经杂志(马浩亮)一场规模力度空前的反腐风暴正在吹向粮食领域。

11月30日,中纪委首次集中通报了10起粮食领域的典型腐败案件。而在此前后,各省纪委监委、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改委纪检监察组、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等部门,也都陆续披露了一批粮食领域“蛀虫”“硕鼠”的查处信息。

粮食反腐1.jpg

仅厅局级官员就已达十几位,至于市县基层粮库、粮所的“蚁贪”,更是数倍于此。

这其中,有的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部门、省级分支机构负责人。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局长赵文先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湖南局局长袁昌模。

有的是省级粮食局局长,人数更多。如陕西省粮食局局长吴新成、黑龙江省粮食局局长胡东胜、山西省粮食局局长杨随亭、贵州省粮食局局长黄秋斌、山东省粮食局副局长王传民、湖北省粮食局副局长费仁平。

有的是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部门、子公司、省级分公司高管。如中储粮集团购销计划部原部长董春平、中储粮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立强、中储粮辽宁分公司副总经理孙立国、中储粮广西分公司副总经理张东升。

有的是省级粮食企业一把手。如吉林粮食集团董事长孟祥久、重庆粮食集团董事长王银峰、贵州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李兰侠、云南省粮食产业集团董事长李海平等。 

粮食反腐2.jpg

粮食反腐涉及面广,几乎遍布各个省份。

可以说,与之前的石油反腐、煤炭反腐、金融反腐等相比,粮食反腐涉及面更广,几乎遍布各个省份,从国家层面的国家粮食局、中储粮集团到省、市、县各级管理单位、公司各个层级,以及收购、仓储、运输、销售各个环节。

正因此,中纪委要求各地从严从快查办重大典型案件,特别是基层粮食企业“靠粮吃粮”案件,持续形成高压态势,推动解决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问题。

提取这其中的关键词:一是“系统性腐败问题”,这种定性的程度是很重的,显示了中央对粮食反腐严峻形势的高度重视与理性评估,不避讳,不掩盖,不遮丑,直面问题。

二是“从严从快查办”,这是对具体工作方法提出的要求,凸显紧迫性,压实责任。这也意味着,后续还将有更多粮食腐败官员被揪出。

那么,在一些人印象中比较偏“冷”的粮食系统,为何会出现这么多腐败案件?一些粮库蛀虫贪腐手段并不高明,为何却能屡屡得手?

粮食反腐3.jpg

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

首先有必要说一下国家的粮食购销储备体制。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时,将原来的国家粮食局、国家物资储备局合并,组建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”(副部级),由国家发改委管理,负责对粮食、棉花、食糖以及油气能源、重要物资的储备管理。

在国资委系统,则有一家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公司(副部级),专门负责中央层级储备粮、储备棉的收储。其规划、调度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下达并进行监管,而中储粮集团则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。

粮食购销监管实行央、地分级管理。在地方,各省设立本省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局,很多省还组建有省粮食集团公司,负责本省的粮食购销经营。

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和中储粮集团在各省设有分支机构,负责中央储备粮的监管、经营。这一点类似于以往的国税、地税的关系,二者属于分工与协作关系。

例如,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辽宁局”与“辽宁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”,“中储粮集团吉林分公司”与“吉林省粮食集团”等,前者属于中央垂直管理机构,后者属省级政府部门与企业。

粮食反腐5.jpg

农民将粮食送到收购站。

但不论名目如何,其差异主要在于央地事权划分与组织领导关系,而其负责的工作内容则仍都是粮食,包括收购、储备、销售等。

这些粮食局、粮食公司,对粮食的定价采购、储存、销售等,具有高度垄断管理性质。一家粮库就动辄管理着成千上万吨粮食的储备轮换。公众缺乏知情权,社会监督难以介入。

而仅靠内部监督,一旦失灵空转,则整个粮食购销链条就会陷入失守境地,这也助长了“硕鼠”们的嚣张气焰,贪得无厌,胆大包天。被查处的很多腐败案件,都发生在十八大甚至十九大之后。

各个环节利用手中权力寻租,雁过拔毛,监守自盗。其腐败方式五花八门,“各显神通”。或虚报粮食数量,或以次充好套取补贴,或通过合同造假、财务造假截留收入,或贪污挪用购粮款,或串通投标、亲属作为“白手套”,或滥用职权违规决策等,不一而足。还有不少地方粮仓频发火灾,掩盖个中猫腻,欲盖弥彰。

粮食反腐4.jpg

这些粮食局、粮食公司仅靠内部监督,助长了“硕鼠”们的嚣张气焰。

譬如,中储粮集团购销计划部原部长董春平利用职务便利,在收储库点审批、粮食运输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,受贿503万余元;还帮助亲属控制的企业参与粮食收储,获取补贴。

云南省粮食产业集团董事长李海平,以签订虚假动态储备粮采购协议、截留轮换粮销售收入等方式,贪污公款1555万余元。

吉林粮食集团董事长、党委书记孟祥久在企业经营、职位提拔等方面提供帮助,受贿3200余万元;擅自出借公款1340万元,一直未收回;违规对外担保、改变增资方式,致使吉粮集团进行破产清算,对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。

陕西省粮食局局长吴新成,在储粮指标分配、工程承揽、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,受贿高达5945万余元。

再从基层看,江苏省仪征市15个基层粮站中,有14名站长因违纪违法被查处,堪称“塌方式腐败”。其中,12个粮站以旧换新骗取补贴。

按规定,粮站应定期轮换储备粮,即卖出旧粮、购进新粮。这些粮站将旧粮以低价“卖出”,加工整理“包装”后,作为新粮以高价“买回”,同一批粮食在同一批人手里,转了一圈,便骗取国家财政补贴收入,中饱私囊。

这些腐败行为,无疑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隐患。民以食为天,无粮不稳,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。

粮食反腐6.jpg

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。

因此,中央高层领导多次强调:“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。”“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、不能折腾”。

这几年,得益于财政持续投入、科学技术进步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,中国粮食连年增产。但中国的粮食产需仍是一种“紧平衡”关系。尤其是随着耕地红线、生态环境红线的收紧,对粮食形成刚性约束。

与此同时,国际形势风云变幻,西方国家对华围堵、遏制、冷战思维抬升,贸易保护主义、逆全球化思潮泛滥,加强粮食自主的现实紧迫性,也更加突出。

这种情况下,粮食购销领域的腐败,不仅破坏政治生态、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,更对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。

因此,在粮食领域开展反腐,不仅是整顿整理,更是着眼维护粮食安全、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之举。而确保粮食安全,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可或缺的保障,也是大国实力的重要支撑。

从今年8月起,中纪委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,各地区、各部门及时跟进、全面启动,迅速查处了一大批“老虎”“硕鼠”“蛀虫”“蚁贪”,提高了震慑力。

后续更重要的是,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,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机制,堵塞漏洞,加强廉洁风险防控,规范财经纪律和制度,破除粮食购销高度垄断、权力过大、所有事务“一把抓”的弊端,这才是防范“硕鼠”、守护“粮心”的根本之策。


责  编:阳  光




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电话直呼
在线留言
发送邮件
联系我们:
联系人:杨光
职位:站长
联系方式:13552278976
手机:13552278986
暂无内容
还可输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技术支持: 国际托管 | 管理登录
seo seo